2016年8月23日 星期二

泰山崎頭古道.義學坑步道.明志書院O型

崎頭步道由頂泰山巖牌樓(明志路二段、應化街路口)進入,也是一條先民古道。
崎頭古道→義學坑步道→明志書院 O 型環繞,全長 3.2 公里,走了 2 小時 25 分。
頂泰山巖是泰山最古老的廟宇,創建於清乾隆19年 (1754),福建安溪移民李氏由原鄉迎奉顯應祖師神像來台, 在現址興建了一座寺廟,名為「福山巖」,以庇佑拓墾順遂平安。 
咸豐三年 (1853),台北盆地發生漳泉大械鬥,福山巖遭漳州人焚毀,鄉人集資再重建,改名為「泰山巖」, 光緒元年 (1875),因信眾漸多,於是在泰山的溝仔墘另建一座泰山巖, 分祀顯應祖師巖,於是以「頂泰山巖」和「下泰山巖」做為區別,頂泰山巖又稱「頂廟」,因為位於「崎仔頭」台地的山腳下,所以又稱「崎仔腳廟」,至今已擁有250幾年的歷史,而被列入國家三級古蹟。 
泰山巖在1853年毀於漳州人的手上,漳泉互不往來,但 80 年後泰山巖的修廟工程卻交由漳州匠師主持,由此可推想漳泉兩百年的族群衝突至此時已消弭於無形。(資料來源: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)
頂泰山巖鐘鼓樓,石燈籠設置於昭和9年 (1934)。 
頂泰山巖左側為「崎頭步道」入口,可通往山上的大崎頭,這條山路是昔日大崎頭居民往來泰山巖及市區的古道。
古道前段沿著明志科技大學圍牆而上,步道全程為石頭鋪成的石階路,寬闊好走,是昔日大崎頭居民往來市區的重要道路。
下土地公廟 (崎頭福德宮),早期這裡約有二、三十戶人家,福德宮為當地居民的信仰中心,居民每年農曆八月初一,每戶都會派人共同整修步道,直到民國五、六十年代南亞塑膠廠在大崎頭設廠,當地住戶才遷往他處。
這條先民古道近年來,為防止石塊鬆動石階已用水泥黏固,已無古意只能隱約感受到古道的古樸韻味
上土地公廟 (大崎頭福德宮)
這裡為古道終點,直行往南材路,不取,取右往山頂公園。↑↓
山頂公園步道 ↑↓
接產業道路續行,山頂公園入口就在右手邊。
山頂公園步道 ↑↓
山頂公園步道
隱約可看到台北 101
公園有各種運動健身休憩的設施
由蝴蝶花廊步道階梯下切往義學坑步道 ↑↓
義學坑步道,可俯眺泰山市區。 
義學坑自然公園,設有賞鳥木亭。 
義學坑步道,高架的木棧道。 
義學坑步道出入口
出口為254巷接明志路右轉即為明志書院,義學坑的地名,即是來自明志書院。
明志書院是北台灣第一所正式的書院,卻不是來自官方的設置,而是民間自發的力量,乾隆28年 (1763) 原籍福建汀州的貢生胡焯猷,鑒於新莊平原已繁榮發展,當地卻無教育機構,學子須遠赴彰化求學,因此捐出瓦屋一進五間,旁有廂房 12 間的屋舍做為學舍,成立義學,胡焯猷並且捐出 80 甲水田做為學產,以佃租收入供應書院的開銷。 
這項義舉獲得淡水廳同知的讚賞,並呈報上級,閩粵總督楊廷璋聞報,而將義學命名為「明志書院」,明志書院於是成為當時淡水廳 (包括大甲溪以北的北台灣) 的第一間書院,比北台第二所書院「學海書院」整整早了 80 年。
乾隆34年 (1769) 新莊墾首郭宗嘏響應義學,也捐出 160 餘甲水田作為學產,使得書院的規模更為宏大,由於當時淡水廳衙門設於竹塹 (今新竹),後來官府於是以「士途不便」為由, 於乾隆 46 年 (1781) 將明志書院南遷至竹塹,原來學產亦隨之移轉,原明志書院被地方人士稱為「舊書院」,後來經官方正式定名為「新莊山腳義塾」。 
明志書院遷至竹塹後,舊書院的經費愈少,規模就漸漸縮小為地方義塾了,至清同治年間  (1862~1874),舊書院僅存正屋三間而已。
1895 年,日本統治台灣之後,雖暫時容忍舊私塾的存在,但隨著統治穩固,大正 (1912) 之後 公學校 (小學) 更為普及,明志書院就失去功能而房舍逐漸凋敝了,大正 9 年 (1920),胡焯猷的後代胡全發起募款重修,但限於經費,只建了一進三間並題字「明志書院」於門額,然而此時書院功能已式微, 僅做為祭祀的祠堂而已。 
台灣光復後明志書院的建築逐漸老舊,民國 76 年 (1987),還曾一度因欠繳地價稅而遭到法院查封,由於欠缺維修房舍的結構日漸脆弱。 
民國 92 年 (2003) 明志書院因屋後山黃麻倒塌的重壓而坍塌,嚴重毀損,幸經地方人士的奔走,獲得政府的重視,以古蹟修復工法施工,於民國 94 年 (2005) 恢復書院舊觀,並被政府指定為歷史建築。 
整修之後的明志書院,恢復了大正 9 年 (1920) 重修時的一進三間格局,正廳主祀儒學宗師朱熹及陪祀明志書院的創辦人胡焯猷,廳內還保存數塊古碑,左廂展出書院的歷史沿革,右廂則有胡焯猷、郭宗嘏這兩位對於明志書院有貢獻者的生平事蹟,兩人都是拓墾新莊平原而致富的墾首,也都熱心興學慷慨捐輸,嘉惠地方子弟,當時若非地方人士疾呼搶救,恐怕早已被夷為平地不留一絲痕跡了,讓有「北台首學」之稱的明志書院,得以在原址長存於世,這是泰山人的歷史驕傲,而泰山區也多了一處可以讓旅人流連緬懷歷史的景點,古蹟之保存只在一念之間而已。(資料來源: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)
敬文亭 (惜字亭) 建於同治13年 (1874),目前之建物並非原貌。
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注意: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。